造血型扶贫让贫困户笑开颜
2016年12月24日《今日岱山》报讯(记者 周婷 通讯员 魏雪波)
“真快啊,才2年,我又多了十几只羊。”近日,在高亭镇大峧村,53岁的龙永丰边看羊、边随意找个地坐下,想起这一年里,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会心地笑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持龙永丰养羊是2012年底县慈善总会启动“造血型”扶贫的一个典范,很快,龙永丰就能脱掉低保户的帽子。
县慈善总会帮扶前,龙永丰家庭困难,夫妻俩都身患不同程度疾病,缺失劳动力。“那时,我们去他家走访,情况太糟糕了。”县慈善总会高亭分会负责人说,当时,龙永丰因为身患糖尿病,无法工作赚钱,妻子也因身体原因不能干体力活,只见龙永丰愁眉苦脸,一句话不说。“我们征询他的意见,他说会养羊,而且附近有大片草地,确实适合放养。”该负责人说,县慈善总会拿出扶贫基金,让龙永丰增购小羊仔。“有了羊后,龙永丰时常出来放羊,人开朗了,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山间地头遇到人也愿意打招呼。”高亭镇大峧村党支部书记说,龙永丰原是村里低保户,这几年,通过养羊,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小羊养一年后就可以卖,就像鸡生蛋,蛋生鸡。”龙永丰说,这样不断发展下去,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依靠了。对于县慈善总会的帮扶,龙永丰不懂得说太多感谢的话,只是承诺一定好好放羊,一定把日子过得更好。
县慈善总会为何会有“造血型”帮扶这样的想法?“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善款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周开定说,给每户困难家庭送钱,是常态救济,或许能解一时之困,可钱花完,什么都没了,而他们依然处在贫困线上。但如果用这些钱为他们买家禽种苗,每年就能繁殖出售,如此循环,收入会越来越多,我们在救济“输血”上加力,同样要在扶贫“造血”方面作出努力。
起初,让善款“造血”帮扶,帮助一些人脱贫致富,但毕竟以往从未做过,效果怎样,他们心中也没有底。“现在看到龙永丰,就知道‘造血型’帮扶有效果,符合‘精准扶贫’思想。”周开定说,“授之以渔”才能让贫困家庭真正脱贫,才能让善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造血型”扶贫是我县慈善扶贫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打破了以往直接给困难户送钱送物的惯例,而是通过项目扶持的方式让困难户凭借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2012年底启动,我县开始实行第一轮为期三年的“造血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三年里,我县共建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型8个,复建2个,其中,帮扶对象176人,计扶贫资金140.4万元;核准分散型帮扶251户,计扶贫资金81.7万元。这些帮扶贫困对象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至1.5万,部分对象年收入达到4万以上,实现了脱贫愿望。“我们将继续努力打响‘造血型’扶贫这张‘金名片’,加强对贫困家庭的生产引导,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帮助这些困难户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周开定说,致力于把这项工程真正打造成困难户心中的致富工程,
据悉,今年11月底,我县又新建和重建刘家岙桂花合作社、枫树四明山茶场、七色蔬果蔬合作社,三个“造血型”扶贫基地,至此,我县第二轮的“造血型”扶贫基地增至4个。基地计划吸纳就业帮扶对象34人,在二年内支付扶助金34万元;新核准分散型自主从业对象44人,在一年内支付扶助金13.2万元。周开定解释,所支付扶助金由市、县慈善总会各承担50%,并依据《扶贫协议》,对基地建设、扶助金运用、解决帮扶对象在从业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提出有关要求,促使就业帮扶对象年收入达到2万以上(残疾人1.6万以上),让他们尽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