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队:帮助残疾新居民圆假肢梦
12月15日,在岱山阳光敬老义工队的多方努力下,由市残联委托的杭州众康假肢矫形器公司技术部主任陆克站,从杭州赶到了岱山,专门为张安华一人量身检测能否装配假肢。
当天下午岱山阳光敬老义工队队长王婉贞开着私家车,带张安华和他儿媳余盛萍来到岱山县残联社区康复指导科,陆克站为张安华进行各项检测。只见他从不同角度用劲按着张安华右小腿的残肢,一边询问:“痛不痛?”起初,张安华说“痛”,让大家捏了一把汗——如果疼痛得厉害,就不能装配假肢。幸好,后面的按压检测,张安华没有觉得痛。
随后,陆克站用保鲜膜包住张安华的残肢,测量、记录残腿的尺寸。他几次要求张安华把残腿伸直,可张安华使终伸不直腿,弯曲达30度左右。“如果出院后一个月时安装假肢,就能伸直,这是截肢后没有保养好。”陆克站解释说。原来,张安华截肢后残肢生疼,卧床休息时一直将右残腿搁在左脚上,右腿长期弯曲导致不能伸直。
“陆主任,这样的情况还能不能装配假肢?”儿媳余盛萍紧张地问道。“也可以。右腿往后倾,制作的假肢要比正常的前倾一点。装上后也能走路,就是步态和常人不一样。”陆克站解释说。大家听后,又松了口气。
接着,陆克站在张安华的残肢上,绑起了石膏绷带。在石膏干后取下,形成了一个和张安华残腿一样的石膏模形。“这次的残肢检查和取模制作,都比较顺利。”陆克站说。他将带着这个石膏模形回杭州的公司,为张安华“量身订做”假肢。
临走前,陆克站还嘱咐余盛萍:“张安华躺床上时,在残肢下方垫一个枕头,用手压一压他的膝盖,有助于残腿的康复,至少弯曲程度不会加重。”
得知假肢约7天能完成制作,装配假肢后当即能行走,张安华和余盛萍显得很激动。“公公能走路,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心愿!非常感谢舟山的爱心单位!”余盛萍说。
与此同时,爱心不断涌动,岱山县慈善总会和沙涂社区负责人在队长王婉贞的陪同下,于14日来到张家华一家在岱山的租住的房屋。在了解他们的情况后,岱山县慈善总会表示,将为他们送上一笔爱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