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队:践行三大主线 传递敬老美德
一、以敬老院为主线,提升老人幸福指数。把本岛所有乡镇的敬老院老年人作为关爱服务的主要对象,做到物质支持、精神关怀与健康保健多管齐下,有效提升了院内老人们的幸福指数。
1、提供物资照料,让老人称心。2012年以来敬老义工队先后多次慰问看望东沙、岱西、岱东、高亭敬老院的老人,为他们送上暖水袋、爱心箱、大米、油盐、毛巾、袜子等物品。针对老年人普遍牙不好、血糖高的特点,队员们在食物的选择上作了精心的准备,挑选了松软、含糖少的蛋糕、饼干,比较开味和开食方便的罐头小菜等等。考虑到老人们平时以吃素为主,身体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队里常常会不定期地购买含刺少的目鱼、昌鱼等新鲜海货送达敬老院,让老人们换换品味、补充营养。
2、注重精神抚慰,让老人舒心。对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陪老人们聊天交流、读书读报,为他们按摩、洗发、剪指甲等细心照料。2014年10月,开展 “留下夕阳美”免费为老人拍照活动,专门为敬老院老年人免费拍照及赠送照片。队员们给老人们穿上崭新的唐装,化上淡淡的妆容,帮老人留下晚年人生的美好瞬间,许多老人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艺术照”,弥补了老人们多年未拍照的遗憾。目前该活动已完成东沙及岱东4个敬老院的拍摄,共有近60名老人受益。
3、定期健康保健,让老人安心。队员们通过参加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将所学的救护知识义务传授给敬老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强队员的急救知识,使他们能及时对老人们遇到的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进行初步简单有效处理。队员中的退休医生定期到敬老院为老人量血压,对高血压老人进行面对面健康指导,提醒他们要从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进行日常调节。将一辆新轮椅送给东沙福乐敬老院,给那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带去了福音。遇到行动不方便老人需要到医院就诊,队里都及时派车接送并给予全程陪护。
二、以渔农村为主线,解决老人实际需求。相比城市,渔农村的老人数量更多、受助面更广,为此队里把渔农村作为开展关爱老年人志愿活动的主阵地,从解决实际需求着手,有侧重、有选择,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
1、以社区为主体,扩大受益面。从2013起,我队以部分社区、村为主体,服务对象辐射整个社区或村的老人。自2013年5月开始,确定每月5日定时定点到大浦门村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这项活动已开展18次,服务老人超过350人次,成为了大浦门村老人口中念叨的快乐日。活动期间,服务队在了解到岱西镇最偏远的双合社区没有理发店老人理发难这个情况后,从2013年11月起,每月20日,队员们以来回60公里的路程为双合社区的400多位老人免费理发,较好地解决了边远地区老人理发难的问题。
2、以个体为补充,增强针对性。与渔农村孤寡病残等具有特殊困难的老人结对,三年来已连续资助毛杏金、周要球、胡水娣、夏和利、夏小金等6位贫困或残疾的老人。针对这些老人的不同需要予以及时的照顾与慰问。比如残疾人周要球因为大小便失禁,常年需要衣物换洗,队里除了给予伙食照顾外还会不间断地给老人送去干净的衣裤给岱山北峰的困难户胡水娣老人送上了1000元的结对慰问金。看到夏小金老人的被子又薄又硬,队员专门到弹棉花店为老人订制了棉被和垫被,又买了床单被套,让老人温暖如春。
三、以节假日为主线,丰富敬老服务内涵。在相对常规的服务基础上,队里还根据一些节假日的特点,及时组织老人们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
1、以节日季节为主,开展慰问活动。每年的元宵、端午、重阳等节假日,首先在广场举办送汤圆、送棕子、送鸡蛋等活动,让老人们免费品尝热腾腾的汤圆、棕子、鸡蛋。每年的夏季和冬季,都会定期慰问60岁以上的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夏日的清凉物资和冬日的保暖用品。还经常带老人们出去走走,如“三八”妇女节,组织“的姐”们免费载着高亭敬老院的40多位老人,参观新建成的江南大桥,游览磨心山景区;在老人节,组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参观我县首条生态旅游公路,了解新区新貌。
2、以文艺搭台,组织联欢活动。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经常安排文艺节目到敬老院或社区慰问表演,如2013年底举办的“阳光敬老快乐你我”新年联欢会,邀请岱山蓬莱乡音艺术团策划了草根晚会,义工们与老年人一起欢度新年。
据不完全统计,县阳光敬老义工队近三年多来,先后开展了各类敬老送温暖活动132次,服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6000余人次,义务服务1500余小时,捐款捐物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