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县委:曾受助大学生反哺社会
——爱心的种子已经发芽
本报讯(记者 周业尧 通讯员 周妍)近日,一场“海岛青春最能量,公益助学梦想团”志愿活动在县少年宫举行。十位在校大学生与十名小学生结对,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爱心传递,但对这些大学生来说,同样的传递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据了解,为了给曾经受过资助的学子提供一个志愿的平台,培养青年志愿反哺的理念,团县委、县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这次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十名在校大学生均为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十名小学生也像当年的他们一样需要帮助。“我每次考试都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考不好。”一名正在定海马岙读书的小女孩与即将大四毕业的女大学生陈云莎结成了帮扶对象。“以后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心事就打电话跟姐姐说。”
安慰完小女孩,陈云莎告诉记者,自己好像看到了很多自己小时候的影子,特别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跟我小时候一样,因为我们的家庭情况,给了我们更大的学习期待,也相应地在这过程中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陈云莎说。
老家在东沙的陈云莎,当时也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才圆了自己的求学梦,她表示很乐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回馈社会。“我从小到大接受了一系列社会人士的帮助,虽然我还没有毕业,还不能在物质上给予别人帮助。但我也想通过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将爱心传承下去。”陈云莎说。
结对入座以后,大学生与小学生们互相聊起了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还有一些小学生干脆拿出了作业本,让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帮忙辅导课业,查漏补缺,答疑解难。
随着活动的推进,这些相差十几岁的哥哥姐姐很快获得了孩子们的的信任和喜欢。
下午,大家还一起制作了汤圆,并冒雨在文化广场开展“一元一梦想”爱心义卖活动。一下午时间,学生志愿者们共制作了1600个汤圆,筹集到善款100余元。
数额不多,但爱心的种子已经发芽。“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这是我读书时候的座右铭,现在送给你。”在结对帮扶卡上,陈云莎为自己的结对对象写下鼓励,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一天的交流活动充实而短暂。“下雨天,别人递了一把伞给你,再下雨的时候,如果你的手里多了一把伞,这时候应该将这把伞递给别人。”这是陈云莎现在的座右铭。